钟山清风
雨花石
当前位置: 首页 > 雨花石 > 央级媒体
散文:送春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更新时间:2021-02-01  

完颜平

认识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送春”的两位知名传人张长锦和朱良宏,缘于“游子山杯”高淳方言故事表演赛。

两位70多岁的老人,头戴黑色礼帽,身穿黑色对襟袄,脚踏黑色布鞋,按左鼓右锣的站位上场。鼓打十三下,锣敲第九声,鼓手行腔起调,锣手接唱应和:“锣儿打来一枝花,唱唱农村新变化。十九大精神放光芒,农村处处大变样。党风廉政抓得好,腐败分子跑不了。专题教育很重要,作风转变境界高。请客送礼都不要,百姓称赞呱呱叫。”台下掌声一片,气氛热烈。

高淳方言,我基本听不懂,好在有字幕,而两位传人精湛的表演,特别是那锣、鼓、腔融为一体的韵味,却深深地吸引了我。就像昆曲,很多人也听不懂词,欣赏的是细腻的唱念做打和婉转的行腔。两位传人表演的节目叫《农村新事颂》,获得“特别奖”。主持人也被两位的表演感染,与之互动,问他们是不是经常演唱,有没有收徒弟,而且给大家留下一个题目:这种表演形式叫“送春”呢,还是“颂春”?故而,我一直有面对面向两位传人请教的愿望。

年前的一天下午,我如约去高淳东坝,两位送春传人就住在东坝义村。再次见面,话题很快转到送春作为一种民间演唱艺术的起源。两位师傅见我不懂高淳话,干脆唱给我听:“六月初一下大雪,六月初十冰长江,冰江冰湖又冰海,冰住粮船不往来。朝中无粮遭灾害,永乐王知情心头沉,满朝文武来议论,议论阁老文大人,领旨船头来送春,见春回阳开了冰,千百粮船后面跟。顶天立地三杯酒,朝中得粮庆太平。”

两人唱得很投入,而我还是似懂非懂。幸好,东坝文化站的老站长给我做了翻译:民间传说,永乐皇帝登基后,六月长江封冰,粮草不得进京,车马不能行走,皇帝心急如焚,满朝文武商量,有一个叫冯大人的文官会唱春歌,于是皇帝下旨在船头唱春。果然,唱得春回大地,江河开冰。皇帝十分高兴,对冯大人说,你唱春解冰有功,但如今不仅朝廷有困难,天下百姓也有困难,你应当把春送到百姓中去。并赐给他金锣玉鼓和鼓鞭锣板。从此,送春在高淳、溧水、郎溪一带盛传开来。

顾名思义,送春在春节期间最为活跃。旧社会乡间贫苦人多,送春人挨门及户送唱,主人回馈米团、年糕等,有“半月送春三月粮”之说。于是,也有人认为,送春只是一种“讨饭”之耍。但张师傅和朱师傅坚持认为,“讨饭”和“送春”有本质不同,一个是“讨”,一个是“送”,讨的是饭,送的是春,讨是我拿你的,而送是我给你的,送的是吉祥、如意、祝福。

别看送春形式只是一鼓一锣,一唱一和,没有“春才”还不行。两位传人十二、三岁就拜师学“口子”,三十六板、八个调,如“惊喜调”“打牙调”“山歌调”等,样样都得通。有了满腹春歌,才能应唱自如。最普通的形式叫“见子歌”,就是要能见啥唱啥。比如一进门看到小媳妇抱着孩子,开口就唱,“走进财门望一望,望见表嫂抱儿郎,抱得男孩能成龙,抱得女孩成凤凰”。再如,走进一户生意人家,开口就唱,“大年初一来拜年,胜过一年又一年。今年老板发大财,荣华富贵闯进来”。这样的曲调,新春头,谁听了都会赏心。还有一种形式叫“送坐堂”,送春人被邀请入户演唱,内容一般是长篇叙事曲,如《洛阳桥》、《八仙过海》等,能唱几个日夜不“倒草”(重复),几户人家一起,或全村人都来听,成为名副其实的春乐。

送春形式简单,内容丰富,取之生活,唱之生活,浅显明白,通俗易懂,自然被乡村民众所喜闻乐见。解放后,高淳文化部门组织民间艺人编写了很多内容健康、唱词生动的新歌词。有历史知识、革命典故,有劝人从善好学、改邪归正,也有新人、新事、新风尚。张师傅和朱师傅说,以前他们常唱《土改闹翻身》、《雷锋颂》,近年来,还唱《新四军过长江》、《解放游子山》等新编故事,并且从东坝的农家门口送到北京,在央视7套演播。这次参加高淳方言廉洁故事表演赛,他们不但唱了“新农村建设”、“农村新医保”,而且唱了反腐败和反“四风”的新气象,并在曲尾唱道:“千好万好并一好,归功党的好领导。干部作风很重要,勤廉二字记得牢。幸福不忘共产党,致富感谢党中央。”

在与两位老艺人握手告别时,我感觉到了他们手上老茧的粗糙,这老茧定然有送春中鼓鞭、锣板的磨练,凝结了两位师傅对送春这门民间艺术的真诚。社会主义文化的春天,当有更多像送春这样的民间艺术充分地涌流。以“送春”形式“颂春”,民间才艺上升为民族文化,赋予新的生命力,就能把更多的“中国吉言”送到千家万户。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钟山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