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更新时间:2019-04-21
“听说有些村干部亲属在吃低保,这事是不是有猫腻?”近日,江苏省南京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围绕精准脱贫工作在基层调研时,有村民问道。“市里刚刚建了一个‘阳光惠民’监管系统,针对你反映的问题,我们将利用系统进行查看分析,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严肃查处。”市纪委监委有关同志现场作出回应。
据了解,今年3月底,南京市纪委监委、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大数据管理局等部门共同打造的南京市“阳光惠民”监管系统上线运行。
“建设南京市‘阳光惠民’监管系统,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落实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的要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从源头上治理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探索和实践。”南京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刘月科表示。
坚持高定位,着力打造“阳光惠民”特色品牌
今年年初,南京市委决定建设“阳光惠民”监管系统,由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大数据管理局等单位承担具体工作,市纪委监委加强督促推进,确保系统建设任务落细落实。
“将监管范围从扶贫领域拓展至惠民领域,将服务群体拓展至全体市民,将监督地域拓展至全市村(社区)。”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蒋晓平介绍,该系统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建设主要将所有涉农资金、项目纳入监管范围,第二期拓展至惠民领域。目前,已完成系统一期开发工作,将扶贫资金、农村教育、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危房改造、美丽乡村等196项132亿元的年度涉农资金,具体到资金来源、种类、金额、流向以及项目推进情况等,全部纳入监管系统。
据了解,南京市围绕“简化业务流程、打通数据壁垒、预留升级空间、实现远近结合”的建设目标,紧盯关键环节,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推动实现“资金应进尽进、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实时动态、在线预警监督”。
打破数据壁垒,力求实现惠民资金项目全监管
据了解,“阳光惠民”监管系统分公开平台、管理平台双层架构,一体同步运行。
公开平台主要用途是公开惠民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便于百姓查询,通过“我的补贴与惠民资金查询”“资金数据归集总体展示”等,市民不仅可以查询到个人财政资金补贴情况,还可查询到全市惠民年度资金总投入、补贴到户金额和惠及人数等。此外,还可以按地区或部门在线查询群众关心的惠民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惠民政策、阳光扶贫等信息,发现问题可以随时在线举报。
“公开平台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资金归集,实现所有惠民资金全进入;二是互联互通,打通系统与‘我的南京’、阳光扶贫、‘三资’管理、产权交易等原有各种平台之间的壁垒,实现信息实时查询、基础数据全联通。”市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何军说。
管理平台则是资金主管及使用部门的工作平台,侧重于资金使用的监管、评价和统计分析。为了实现实时预警监管,系统针对惠民资金拨付使用过程中“该立项不立项”“专款不专”“资产体外循环”等问题制定预警清单。项目资金使用预警处理超过一定期限,或者业务主管部门不履行督办职责的,将直接被推送到纪检监察机关进行再监督。
“对各级财政安排的惠民资金,系统可以跨部门、跨层级地显示资金的完整流向,实现了从预算来源起点到分配使用末端,从项目立项到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监管。”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孔庆龙说。
同时,南京将基层干部及其重要社会关系情况一并录入到系统内,凡是村干部及其直系亲属享受帮扶资金的,系统就会自动预警。针对收集到的预警信息,市纪委监委将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比对核实。
大数据驱动,既“减负”又“增效”
如今,南京基层镇街干部只需登录“阳光惠民”监管系统,就可以实时查询本地涉农资金使用情况。“打开这个系统,资金流向清清楚楚,补贴到户明明白白,便捷高效。”南京市六合区一名街道干部赞叹道,这也是通过整合利用大数据资源为基层干部减负。
“阳光惠民”监管系统运行带来了多重效果,既为全市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提供了重要途径,也促使职能部门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
“扶贫对象不仅可以查到自己享受帮扶政策的情况,还可以直接查到同村村民的情况,因为彼此都知根知底,更容易进行监督。”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洁峰坦言。
借助大数据平台,南京市纪检监察机关针对惠民资金的监督方式也在不断优化。从结合线索举报进行事后监督,到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事前、事中监督,市纪委监委将监督嵌入惠民全领域全过程。“打通数据壁垒,实现资金全监管、数据全联通、预警全天候,提升精准监督能力,用心看好惠民‘钱袋子’,严防跑冒滴漏等问题,让老百姓有了更多获得感。”南京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