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清风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严查“蝇贪蚁腐” 守好民生福祉

来源:南京日报    更新时间:2025-01-24  

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老百姓期盼的实事,是关系党的执政根基的大事。去年以来,南京市纪检监察机关在上级纪委监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盯教育、医疗、镇村工程项目建设、集体“三资”管理等民生领域痛点难点问题,以“4+N”整治项目为牵引,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采取超常规措施,严肃惩治“蝇贪蚁腐”,纵深推动反腐败斗争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4+N”整治项目

集中整治过程中,市纪委监委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结合南京实际,以“4+N”整治项目为牵引,深挖彻查群众身边的“微腐败”,督促推动重点民生领域职能部门履职尽责,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守好民生福祉。其中,“4”为安全隐患整改落实、环保问题整改整治、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和信访举报集中攻坚,“N”为市纪委监委派驻机构聚焦耕地保护、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小标的”民生案件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协同开展集中整治,着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推动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市纪委监委组织开展消防安全领域专项监督检查,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带队下沉督查,推动各类安全隐患立行立改、真改实改,立案查处作风建设不严不实等问题75件94人,督促有关职能部门不断健全完善源头防范机制。去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同比下降20%。

督促深化整治环保问题。市纪委监委以生态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为切入点,督促有关单位切实履行整改主体责任,核查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深挖背后可能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2024年,全市处置环保问题线索109件156人,立案160人,留置2人。

监督护航优化营商环境。市纪委监委以“惠企政策清障、审批监管清淤、政商关系清风”为目标,在“深查、实改、强治”上全链条发力,推动为企业减负、松绑、纾困。集中整治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理“民声智慧听”平台涉营商环境问题诉求31批130件,查处涉及营商环境有关问题421件453人,立案618人,留置56人。

开展信访举报集中攻坚。去年5月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对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收到的1.32万件信访举报进行清仓起底,经全面梳理排除,目前已办结1.27万件,办结率为95.4%,立案查处1824件2518人,留置98人。针对疑难复杂的重点信访件,综合运用“挂牌督办+领导包案”模式,加强统筹调度,去年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累计包案99件,实行挂牌督办334件,推动化解一批信访矛盾。

与此同时,市纪委监委派驻机构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结合驻在部门实际,找准整治着力点,扎实开展嵌入式监督,以“小切口”破题撬动“大民生”。派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部署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项目化整治,累计发现问题2025条,完成整改1933条,推动化解村级债务36.27亿元,清理整治问题合同2826份,追回欠缴租金1.15亿元。派驻市人社局纪检监察组深入开展惠民资金发放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发现虚报冒领、监管失职等问题线索408件,根据管理权限,分别移送相关纪检监察机关处置。派驻市卫健委纪检监察组会同市卫健委牵头组建10人专家课题组,选择肺癌、肠癌、胃癌等临床多发多见类肿瘤,在全省率先出台《南京市常见肿瘤基因检测推荐目录(2024年版)》,推动该项检测费用同比下降近30%,同时紧抓案件查办不放,集中整治以来,全市共处置医学检验检测领域问题线索69件76人,立案105人,目前已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8人……

“通过统筹推进‘4+N’整治项目,2024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累计查处‘蝇贪蚁腐’2322件2890人,有效回应群众关切,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纪检监察就在身边、正风反腐就在身边。”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

坚持以案开道,因地制宜开展特色监督

“作为一名村书记,不仅没有起好头、带好路,反而侵占集体资金,收受老板贿赂,一步步堕落腐化,把自己送上犯罪的道路。”栖霞区栖霞街道新合村原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高飞在被留置期间沉痛忏悔道。因犯职务侵占、贪污以及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2024年11月29日,其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人民币80万元。

办案是最有力的监督。集中整治以来,南京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案开道,严肃查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行为,坚决斩断伸向群众利益的“黑手”。其中,在基建工程领域,查处了南京市原市政工程管理处党委书记、处长张冬林以及副处长高秀华、王楚明等贪腐窝串案;在环保领域,查处了南京市栖霞生态环境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蒋文伟违纪违法案件;在乡村振兴领域,查处了栖霞区栖霞街道新合村原党委书记高飞、溧水区白马镇原党委副书记张亚军、高淳区桠溪镇原党委书记陈明敏等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

各区纪委监委针对在监督办案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研判,结合本区实际,部署开展特色专项监督。其中,建邺区纪委监委紧盯市容环境治理资金使用、垃圾分类小型工程建设、行政监管执法等方面,集中开展垃圾分类领域突出问题专项监督,先后立案查处违纪违法问题40件40人;鼓楼区纪委监委组织开展特困家庭养老帮扶专项整治,集中整治以来,逐个筛查全区3370名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特殊困难家庭信息,共发现问题线索51个,立案查处43件46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5批次,推动补发1350.7万元;玄武区纪委监委深入开展残疾人保障服务专项整治,累计发现问题线索11件,立案10人,留置3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83.3万元,补发增发专项扶助金近44万元,督促规范使用专项经费171.51万元,惠及残疾人员766人次。

“通过一个个专项监督,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彰显了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的决心,让老百姓可感可及。”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人介绍。

坚持以案促治,做深做实“后半篇文章”

南京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既从严查处问题、释放震慑效应,又强化系统思维、深化标本兼治,抓好个案剖析、类案分析,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努力实现从个案清除、重点惩治向系统整治、全域治理提升转变。

去年4月,溧水区一名干部因擅自挪用其代管的农村集体资金逾千万元,被当地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因犯挪用公款罪,去年9月,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八个月。

溧水区纪委监委深入“解剖麻雀”,发现该区集体“三资”管理领域存在“资金监管有盲区”“产权交易应进未进平台”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区纪委监委推动开展全覆盖穿透式整治排查和清产核资,绘制存量资产资源“坐落图”,逐一标明地理位置、周边资源、面积等信息;完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区级职能部门、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责任。同时,积极推动构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监管联席会议机制,进一步扩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覆盖面和服务范围,实现流程标准化、制度规范化、过程公开化。

江北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在查处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管理办公室工程建设部原部长许某某违纪违法案件后,举一反三,深挖彻查工程建设领域违规审批、权钱交易、利益输送、滥用职权等问题,推动有关职能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江北新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人主体责任清单的通知》《南京江北新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领域领导干部“说情打招呼”登记报告制度》。高淳区纪委监委在专项监督中发现,组级“三资”一定程度上存在财务管理混乱、资产资源填报缺失、合同签订不规范、资金入账不及时等问题,便向区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下发监察建议书1份、工作提示单3份,推动制定《高淳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一增一减双提升”行动方案》,围绕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稳妥化解减少村级债务、适度缩减村级支出等方面,明确27条重点举措,以整改整治的实际成效回应群众期盼。

“我们坚持以案促改促治,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健全制度、堵塞漏洞,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以正风肃纪反腐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钟山清风